WFU

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

鐘樓怪人十周年紀念來台演出



作者:王姿文


ANAΓKH


鐘樓怪人是學生時代接觸的第一部法文音樂劇,當時除了迪士尼卡通外,也把雨果的原著啃了精光,大受震動之餘,便把 ANAΓKH 刻進 MSN 帳號,陪伴走過年少的 MSN 時光。如今面對鐘樓怪人一再來台,又是法文全本,實在是天大的誘惑啊。






這是鐘樓怪人第四次來台。前三次2005法文版於國父紀念館、2006法文版於小巨蛋、2013年英文版於國父紀念館時,都抱持著「哪天它也許會在國家戲劇院演出」的僥倖想法,默默忍住、忍住、再忍住!!! 這次看又是國父紀念館......,考慮到蚊仔近幾年應該不會出現在法國的任一街角,就算去也不見得會遇到檔期,便心一橫牙一咬,手滑買了兩場票。


之前在國外看音樂劇時,除了在百老匯玩抽抽樂拿到 CP 值爆表的樂透票外,同等價位的票,無論是場地視野,或是音效等條件都比來台演出的條件好太多,每次看到 CP 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慘況,心中的理性與感性便胡亂打成一團。我想這是個曾經滄海難為水,卻又沒骨氣超級想看的概念(咬手帕)。



無雷簡評


首演場 (由Matt Laurent, Stephanie Bedard, Richard Charest, & Robert Marien 領銜主演)

蚊仔蹦蹦跳跳地蹬進觀眾席,在音樂響起的那瞬間,一股熱流猛衝向大腦,「啊~是大教堂時代吶!!! (泛淚)」心中膨湃難以言喻。只是除了很棒的表演內容外,許多細節都讓人皺眉:因為就座過慢而延遲十幾分鐘才開演、令人ㄎㄎ的音響、節目單要預購且月底才會郵寄到 (如果想去 stage door 找演員簽名的話,就會沒有節目單可用......)、排隊排到漫出來的女廁、沒有當天演員名單(每個角色都有一線和替補演員,因此通常每場都會有角色與演員的名單)(又或者在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?)、演後導演訪談令人囧囧的逐步口譯......等等。這些小遺憾都在導演 Gilles Maheu  的話語,與作曲 Richard Cocciante與歌聲中填滿。



不願作出有失公允的評價,相隔一周,打算在第二場觀後再來進行無雷簡評。



一周後 (由Angelo Del Vecchio, Myriam Brousseau, Richard Charest, Jerome Collet 主演)

除了位子來到12排中間,演員表情瞬間清晰萬分外,一切都好很多。像是較順暢的動線、堵塞的人龍不再、沒有太多延遲演出的狀況、音效較為平衡、沒有爆音的音響、現場販售精美節目單、女生廁所分流、大廳公布本場演員名單......等等 (以上說的是整體狀況和關係位置無關)。唯一較為可惜的是無法再次見到導演與編曲的身影。



首演場的美麗與哀愁


首演意義重大,好處在於可能會有導演、作曲家或其他重要人物出現,可能會有演後特別活動,可能看到一線演員演出的機會較大(像此次首演都是一線演員,而蚊仔二觀時則以替補演員為主力)。相對的因為初來乍到新環境,對於場控、音效...等問題的磨合,都是潛在的風險(二觀時,一切都有顯著改善)。


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各大媒體或是第一批觀眾,會依照首演場的呈現來論斷此活動的成敗,如果我沒有如此二觀,也許評論便會有失偏頗,不可不慎啊。



衷心期盼此次巡迴能辦的順利圓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