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被出賣的台灣



讀者:王姿文


這本《被出賣的台灣》在去年又出了新版,有趣的是在網路書店只買的到舊版卻買不到新版是哪招~XDD。這次感謝蘇瑤崇教授,以開放式問答來做的導讀。




世界史觀



本書所特有的是世界史的觀點。雖然說的是二二八事件,但卻從全球的角度來審視之。

一般在解釋二二八時,常會以中國與台灣史的角度來分析之,卻少見有從世界史的格局,來看其對於台灣的影響。作者 George Kerr 是美國的台灣問題專家,將台灣歷史走向,以旁觀人的角度,做了個較為客觀的分析。

於是便寫成了這樣一本,任何人讀了都會很生氣的著作,因為統派人士看完會覺得這是分裂國土的邪書,而獨派人士看完會覺得國民黨原來如此可惡至極。

我想這本書最大的影響,在於打破國民黨在台灣洗腦的迷思。



一次出賣



日本人的形象在戰前戰後出入很大。在戰前賴和與楊逵的筆下的日本人,形象極差,但像是被出賣的台灣這樣的戰後作品,日本人的形象則變得很好

針對美國在開羅會議將台灣還給中國一事,其癥結點在於台灣是清朝的領土,但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,因為中華民國繼承清朝時,並沒有台灣。
這(開羅)宣言並非經過慎重草擬的官式文書,只不過是一種承諾,以便用來分割那搖擺於狐疑中國人面前的戰利品而已。他只是一種表意宣言,答應重劃日人佔有領土。文書上所提到的領土,在當時沒有一個地方是在聯軍手裡........。
宣言中有提到要將日本竊占的所有中國的領土還給中國,但台灣是馬關條約時割讓的,根本不是被霸占去的中國行省......更不是宣言中所提到的「日本應歸還九一八事件之後竊於中華民國的領土」,臺灣或許本不該被「歸還」給中華民國。

台灣究竟是被美國出賣? 還是被國民政府出賣? 怎能如此輕易的,將台灣當作戰利品歸還國民政府? 國民政府怎又能罔顧台灣的利益,掏空台灣的物資供國共內戰使用,甚至中飽私囊?



一場浩劫



國民黨對台灣的了解與控制遠不如美國。當時台灣貪污腐敗的問題不是官員單一問題,而是整體官僚系統的問題。雖說書中定論為中國人佔據台灣,但看完只覺得這不是佔據,根本是一場浩劫與災難。


 掏空產業 

原本超過百萬噸的產糖,在國府管理下只剩下三萬噸,產量少就算了,原先戰後復原用的儲備用糖都被一掃而空,大量的糖被運送到香港私人倉庫中,不只是糖,煤、樟腦、麻醉管制藥、酒等各式各樣的儲備品,都被低調運出台灣,出售斂財。


 建設的騙局 

小時候讀歷史都會讀到十大建設,但事實上在戰後,各項援助臺灣復興基礎建設的計畫,都因國民黨的腐敗而失敗,很多台灣的投資與建設其實都來自於美國援助,或是日本先前的建設,但有許多都被以國民政府,以自己的名義攬功在自己身上,像是十大建設中的台中港,早在日治時期便已完成。國民黨不是沒有做事,只是主要的事情都不全是他們做的,卻將自己有做的事情誇大化......


 關於灣生 

事實上,當日本投降之後,有五萬日本人曾自動要求留在台灣,因為那是他們一生的故鄉。但在陳儀統治下,幾個星期就足夠使他們改變初衷.....
灣生回家寫的,其實只有花蓮鄉下的灣生故事 (他們相信陳儀會保留他們的財產,他們只是暫時離開,之後會還給他們),但是實際上有許多在都市的灣生,一開始想要留在台灣,但看到陳儀的作為後,反而決定將財產變現,毅然決然遠渡回日本,像是很多日本官員也是盡可能早日渡返日本。

而日人的這些財產,最終充公處理,除軍火彈藥外,計移交了數十億美元的價值.......。


 關於黨產 

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於台灣的歷史並不了解,所以像是一開始知道黨產時,只覺得這像是個企業,有資產並無不合理,但後來才知道是霸占別人的財產,像是灣生留在台灣的資產便是來源之一,過程不公不義,這時就會想去抗爭,希望能將這問題解決掉。



一系列慘案


他們(大陸人)原以為控制台灣人不會比控制邊疆各省更困難,可他們完全低估了台灣島上發展良好的通訊設施,與普及的識字能力。
二二八只是個導火線,累積已久的民怨與不滿,從此找到了宣洩的出口。只是陳儀錯估了這事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無視已白熱化的對立,以錯誤的方式處理。美麗的島嶼,就這樣淪為煉獄。



後記



還記得在某天的談話中,有人問到在深藍的環境中,到底是如何覺醒的? 姑且先不討論這是否是覺醒,但那個轉捩點,應該就是這本《被出賣的台灣》吧。看完只覺得三觀全毀,對於過去被洗腦的資訊感到無比的憤慨,對於國府感到萬分不齒。

只是從中不難看見由美帝的視角來描述,時而反省美國再每個關鍵點是否應該介入,或是否有因為「放任不管」而有必須承擔的責任。除了體認到,原來美國在這段歷史中,有著異常深入的掌控外,更提醒著這並不能因為是外國人的觀點,而誤以為其內容絕對客觀。

雖然如此,但從書中各種證據與說明中,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各種原委,一切脈絡變得清晰,前因後果變得合理了起來,課本上那些語焉不詳草草帶過的文句,社會上看不懂的對立,突然間全都略懂略懂了......其實不懂的還有當時為何中國會被公開當作盟友,說穿了,都只是美帝在國際布局策略下的逢場作戲罷了(自己人都承認了還有什麼好說)......。因為整個閱讀經驗是個「合理化」的過程,總之,我信了。

在解嚴後出生的這群年輕人,或許因為未曾經歷過彼時的慘淡,以致如果沒有深究,對於社會上許多對立,很容易以為只是權力與意識型態之爭。閱讀時也時時提醒著自己,與其閱讀後引發仇恨,不如思考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,以弭平曾經的傷痛。

台灣會更好嗎? 我不知道,但仍一廂情願相信著。


最後,這本書竟然沒有被禁,真是太神奇也太感恩了~


歡迎加入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