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

被遺誤的台灣



讀者:王姿文


被遺誤的台灣》是一本讓人看得興味盎然的史料書,補足了我對於這段歷史的空白。也感謝鄭維中研究員的導讀。




來自荷蘭末代長官的控訴



本書作者揆一 C.E.S 即 Coyett et Socii ,亦指 Frederic Coyett,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最後一任的長官。


循著部編歷史教科書的脈絡,對於荷治與明鄭時期的台灣,一向是以明鄭與清朝為本位,甚至鄭成功更被尊崇為延平郡王、開台尊王、開台聖王等名號。而對於荷蘭,則多稱郭懷一如何反抗暴荷,明鄭是多麼英勇的「驅逐」紅毛番「光復」台灣,一派理所當然。卻好像沒有提荷蘭是怎樣「失去」台灣的。


而本書想要控訴的對象,就是「失台長官」揆一,在接受荷蘭 Batavia 當局制裁時,以匿名形式在荷蘭出版這本答辯書,反控 Batavia 當局,才是喪失台灣的最大元兇,而揆一只是代罪羔羊。


所以這本書正確來說,應該叫做「被 (Batavia 當局) 遺誤的台灣」。



外行看熱鬧



這本書閱讀起來相當特別,由在敘事的同時,更穿插了許多「可靠證據」。先簡單整理揆一被控訴的點,與揆一的答辯:

在鄭荷對戰前

  1. 干預司法,收賄縱放何斌。
     辯  何斌是受到司法懲處後才逃走,且其叛走並不足以左右鄭成功的出兵時機。

  2. 行政濫權,使漢人投向鄭成功。
     辯  警戒期只有一個月,只有五名漢人被拷打,不足以動搖民心。

  3. 違抗命令,取消遠征軍攻打澳門。
     辯  不是不攻,只是遲緩半年。

  4. 懦弱不前,未能主動攻擊鄭成功。
     辯  與其猛攻,不如將資源用在建設防務。

  5. 疏於補給,以至於彈盡糧空。
     辯  遠征軍指揮官因為個人因素而自行離開,因為彈藥糧食皆被帶走,因此無發發動遠征。


在鄭荷對戰後

  1. 未能及時反應,未能阻敵於登陸之際
     辯  最大戰艦爆炸,失去優勢火力,因而無法阻擋鄭成功登陸。

  2. 拋棄熱蘭遮,贈糧於敵
     辯  守備兵力不足,只能拋棄熱蘭遮,市民搶救財物才忽略了要搬運糧食。

  3. 效率差,未接應增援艦隊
     辯  因為颱風,如果讓增援艦隊離岸太近的話可能會擱淺,所以命令其暫時前往外海。

  4. 拋棄公司貨物,反而開立匯票保障員工財產
     辯  老弱婦孺撤離後,生計可能不保,因而開立匯票,且上級未曾只是要撤離貨物。

  5. 未做最後抵抗便棄城投降。
     辯  叛逃的士兵指導鄭氏攻城的竅門,因為制高點被占領,才失去勝算。


除了一一答辯荷蘭當局對他的撻伐,更進一步控訴 Batavia 當局。


  1. 不理會台灣當局的警告
     註  最大戰艦爆炸,失去優勢火力,因而無法阻擋鄭成功登陸。

  2. 不准花錢蓋城
     註  攻打澳門的主張,只是因為范德蘭 (前一任長官,和揆一有過節,時常互相杯葛) 的私利。

  3. 不派充分能幹的援軍
     註  卡烏 (Batavia 當局重金懸賞的援軍領軍,沒有作戰經驗) 為了自保,所以帶走了精兵。

  4. 妖魔化鄭成功模糊焦點
     註  用殉教故事掩蓋東印度公司腐敗的內情。鄭成功並未因為宗教而虐待荷蘭人,將荷蘭人折磨至死純粹是因為政治與軍事考量。

為了讓控訴成立,揆一必須要證明鄭成功攻台是有跡可循的,既不是因為反對基督教,也不是統治的漢人民心思變,而是因為歷史情勢的必然,所以揆一完整的交代了鄭成功攻台的背景與動機,以增強元凶是荷蘭當局的結論。其提出關於鄭成功的論點如下:

  1. 提出鄭成功攻台的各種情報
     註  截獲漁民信件。

  2. 提出鄭成功攻台的各種情勢
     註  從抵抗清軍、郭懷一事件 (暗中受到鄭氏的支援)、到禁運台灣

  3. 鄭成功自述攻台動機
     註  鄭氏提到:這個島嶼一向屬於中國,當中國人不需要它時,荷蘭人才被允許暫居於此,現在中國人自己要用了,荷蘭人這個來自遠方的異鄉客,理應物歸原主。



內行看門道



但真的是這樣嗎?


 Q: Batavia 當局為何急於攻打廈門? 



 與葡萄牙的恩怨 

荷蘭在 1580~1640 西葡合併年間,趁亂以獨立戰爭的名義攻打葡萄牙在亞洲的殖民地。之後再1640 年西葡分離後,與葡萄牙議和並簽訂 10 年停火條約。


 與中國的結盟 

1653 年停火條約過後,兩國又再度交戰,但剛好這時候葡萄牙正在出使中國 (1655~1658),一邊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,一邊又攻打澳門的話,實在說不過去,所以將主力放在攻打錫蘭(1656~1658),直到 1659 終於能再集結兵力,於 1660 年派往台灣攻打澳門。


 一旦錯過就是永遠 

1660~1661 年 Batavia 當局兼具天時 (停火中止、使中結束)、地利 (台澎可為跳板)、人和 (攻打錫蘭的精良艦隊),可一舉攻下澳門,展開與中國的直接且合法的貿易,但因為揆一阻止范德蘭出兵澳門,便錯過了如此良機。

可見揆一手握精兵,既反對攻打澳門,更沒有攻打廈門,還讓荷蘭在台的 38 年經營泡湯了。



 Q: Batavia 當局為何不覺得會有戰爭? 



鄭成功據廈門抵抗清軍,有賴與荷蘭人的長期貿易合作,所以荷蘭當局認為鄭氏較希望的,應該是公平合理的通商契約,而不是一場戰爭。因此在貿易談判時,Batavia 當局還曾威脅要攻擊明鄭的海外商船,試圖脅迫其接受不利的貿易條約。


雙方衝突的本質是貿易談判討價還價中,只是揆一為了強調 Batavia 當局誤判局勢,所以故意淡化雙方貿易往來的背景,強調長期以來鄭氏威脅台灣的謠言,而那些 Batavia 當局攻擊澳門的理由與計畫,則隻字不提。



 Q: 揆一的無心插柳?  



 歷史定位的轉換 

為了突顯 Batavia 當局的疏失,書中構建的鄭成功都是可歌可泣的先民,開疆闢土的偉大事蹟。讓之後的歷史中,「開闢」甚至「光復」台灣,成了鄭氏的歷史定位。


創造勢力衝突說。削弱鄭荷雙方是「商業利益衝突」的觀點,強調鄭氏攻打台灣是「勢力範圍衝突」,


這個「勢力衝突」說,在民族主義興盛的 19 世紀,被轉化成民族衝突,形塑了「民族光復」說,像是連橫的《台灣通史》中,就有提到「然台灣者,中國之土地也,久為貴國所踞,今余既來索,則地當歸我。」這段話明顯是來自於這本被遺誤的台灣。


但鄭氏來台真的是「光復」? 真的是「物歸原主」? 確定的是我們是這樣被教育的。


 KMT 遷台與光復說的正典化 

而在 KMT 遷台的背景下,「民族光復」說就這樣被拱成教科書正統敘事,尤其在二二八事變後不久,更被引用作光復大陸的論點來源。


更為了要宣揚民族光復說,被遺誤的台灣主角,在李辛陽的《鄭成功復台外記》中,從揆一成了鄭成功,由中華出版文化事業委員會出版,歸入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......。


差別到底差在哪裡? 之前對於鄭氏來台,史書上一直都只有說鄭成功來「開創」台灣,直到台灣「光復」後,就成了鄭成功恢復台灣的「復台」概念,這種民族光復說,最後被正典化,成了歷史「常識」。



 鄭成功到底為何這樣說? 



其實目的只是想要告訴東印度公司,雖然它的人民常遭到其殘酷對待,但它來台灣其實並不是要和公司打仗,只是要收回自己的財產而已。而且還為了證明自己無意公司財產,准許荷蘭人將槍砲與物資運回,而雙方繼續維持友好關係。


沒錯,就是想打人家一拳搶個東西,然後聲稱只是拿回自己的東西,我們還是好朋友呦~ 揪咪,類似這樣的概念。


所以其實這個光復說,只是想要發動「有限度戰爭」的談判話術,強調不想要引發與東印度公司,在東南亞的全面衝突。而戰爭的真正目的,其實是以武力取得東印度公司財產,以彌補商業談判的弱勢 (一個打掉重練,重新界定貿易合作條件的概念),但實際上有用嗎?


  • 1658 年談判決裂時,荷蘭已揚言發動全面戰爭,如果鄭氏攻台等同於雙方全面宣戰。
     鄭策  以光復作藉口,將戰爭限於台灣一地。
     效應  Batavia 當局無法接受此說法,之後 1662~1672 年間,雙方仍爆有零星衝突。


  • 揆一責問鄭為何不宣而戰,認定戰爭不是解決爭議的好方法,希望就原有的商務爭議繼續談判。
     鄭策  以光復作藉口,使東印度公司以商務談判當作拖延手段,直接進入交戰或是投降的談判。
     效應  揆一往後不堅持回到貿易談判路線,短暫發生效用。


  • 荷蘭可能會尋求國際聲援(日本幕府或是泰國國王面前問罪,要求仲裁)。
     鄭策  以光復作藉口,日本或泰國都沒有理由反對。
     效應  日本表示中立,泰國本來支持鄭氏,但在荷蘭威脅要斷交後轉向荷蘭,因此未發生預期效果。



雜想


  1. 這本書和《檔案中的虛構》那些赦罪信一樣,書寫記錄時的意圖相當明確,所以在閱讀時要特別小心其事實的真相,與隱藏的內容各為何。

  2. 雖說這本書是「失台長官」揆一 與 東印度公司 的談判答辯,但其實其中也隱含著 揆一 與 明鄭 的談判記實。

  3. 東印度公司的談判,輸就輸在忘記賽局中,有種策略叫做跳出框架重新制定規則。一旦對對方有先入為主的判斷,就先輸一半了。

  4. 如果歷史盡信教科書,就別怪被洗腦蒙蔽,畢竟歷史大多都是種「解釋」,「正典」的那些「正確」解釋,只是當局希望大家認為的「事實」。藉由多閱讀不同角度的歷史還原,追溯不同時期的文獻,對於同一事件的描寫,看著歷史如何被敘述,如何被解釋,其實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。像我就第一次看到國姓爺「入侵」「來犯」台灣的措辭,看漢人如何「迫害」荷蘭人的暴行,第一次知道當時荷治時,還有推展地方議會,還蠻新鮮有趣的~~ XDD

  5. 譯本雖然是從荷翻英、再翻中的,但敘事清楚易讀,很適合喜歡看戰略佈署,與看別人如何 吵架 談判的鄉民們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