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姿文
時間: 2015年 10 月 10 日 19:30
地點: 國父紀念館
演出: 同學會
團體: 全民大劇團
方芳芳、蕭艾、夏靖庭、湯志偉、高慧君、洪都拉斯、謝瓊煖、林俊逸、吳世偉
老實說,要不是因為想要知道金鐘獎得獎者們在台上一同飆戲的情況是如何,不然實在不喜歡進國父紀念館看戲。
星光環繞劇場
一開始純粹是被文案所吸引
2015不看會嘔死的劇目 25座金鐘獎加持的超強陣容
8月首演引爆搶票風潮 10月好評破表口碑加演
從年輕演到老 串連數十載的生命故事
同學 不LINE 不Lie 不見不散!
雖說螢幕演出與劇場無法畫上等號,雖說這群人物熟悉的並不多,但對於如此的內容不免好奇,究竟這群人會譜出怎樣的旋律。
文化大學蠶絲系
故事設定於一群文化大學蠶絲系學生們畢業後,定期於餐廳參加同學會的故事。為什麼選擇蠶絲系? 我想正是以這時代變遷下設立的學系,來代表台灣產業的發展,與畢業後的錦繡前程吧。
只是這群畢業生,最後留在紡織相關產業的,卻是一個也沒有。和大學所學最相關,應該只有成了設計師的小美,其他的要不成為公務員、立法委員、家庭主婦、記者、補教名師,甚至還有賣雞排的(是其中賺最多的)....,學用完全分離....
世代記憶
劇中以畢業後不同時事的回顧,帶出時間的流轉,有趣的地方在於,什麼是台灣人的的共同記憶? 可以是政治的各種里程碑、天災人禍、 SARS 疫情....,也可以是張雨生車禍、葡式蛋塔熱銷、海角七號風靡全台、韓劇造成旋風 ... 等各式曾經佔過新聞版面的熱門話題。
隨著時光流逝,同學會中除了主題漸漸改變,生活模式也漸漸進化,像是通訊從 BB call、收訊很差的手提電話、到行動電話、智慧型手機,甚至是臉書與 Line;照相模式從餐廳服務生幫忙,到不求人的手機搭配自拍棒;從拍照前例行補妝到直接修圖甚至豐胸 ... ,間接地見證了科技的進程。
雖說劇中這些關於時代的故事都相當熟悉,但其實相較起來都不如新社員 BL 搖滾音樂劇那樣,無論是親切的主題或是熟悉的演員,更能引起這個世代的共鳴。
同學會的話療
這群同學們從畢業後 20 分鐘開始了第一次同學會,往後從 28 歲演到了不惑之年。其中不乏吵吵鬧鬧,結婚、離婚、分手、生孩子、小三、借錢、等許多不能說的禁忌話語,家庭、事業、愛情等人生大事都成了八卦主題,大夥互相分享互相取暖,直到某天才漸漸發現,能來的人已經越來越少。
據說人會死兩次,一次是肉體的,一次是在記憶中。
後記
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要有復古的氛圍,才以傳統的方式演出;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習慣,我還是比較喜歡劇場出身的演員們;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未到,所以感受不甚深刻;還是對於同學會的刻板想法,讓我對這主題有些難以融入。
之前有聽過一種論調,說在還沒有成功之前,不要去同學會,因為這樣會陷入比較的無限迴圈,和本劇中所提到「同學會是眾人互相話療的珍貴時光」的論點大異其趣。但後來想想,如果只是不熟的點頭之交,或許會有前者的疑慮,但如果曾經互相扶持患難的話,不但不是問題,相聚「話療」也可隨時為之,又何必執著於同學會呢?
如果下次有票的話,我想我會轉交給爸媽,或許他們會很有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