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
為什麼讀書



讀者:王姿文


這本 Charles Dantzig 的《為什麼讀書 (Pourquoi lire) 》乍看之下很像是論說式的書籍。但仔細閱讀起來,發現其不是在教人如何讀書?為何讀書?而是對於閱讀的思辨,以七十幾種角度切入文學與閱讀的目的性,引發愛書人們的共鳴。




閱讀之境



書中引用了各式各樣的書籍,以各種面向來分析閱讀,但其中最喜歡以下的描述:

閱讀使我們從現實中抽離.....由若干避世獨處者,在略微古怪的、可以稱之為精神之境的無形空間裡,所共同感知永恆的那一刻,就是閱讀。

只是其中不只是為了歌詠讀書的各種正面意義,其目的更包含了:為憎恨、為黑暗、為手淫、為自我反駁、為自我安慰、為了追過半本書、或只是為了把書放在桌子上而讀書。


甚至從「為了美德而讀書哦哦(Lire pour la vertu oh oh)」的篇名 ohoh 便可隱約感受到其戲謔之意 XDDD

說讀書有益於孩童甚至成人,更是個大錯誤......做出一個看似太合乎美好品德的行為,這樣的想法會令真正具有美德的心靈產生反感。


關於書店



其中有一篇關於書店的論述,特別引起蚊仔的興趣,畢竟書店也是蚊仔喜歡的旅行景點之一,只是目的不大一樣 :P

每到一個國家,我都會去那個國家的書店,即使我不講該國的語言。
書店體現了當地的知識、情感、美學狀況。雖然這些狀況屬於少數人,但少數人常常佔上風。 

這種書店的風格,又會因為連鎖書店與獨立書店的分別,而有所不同。

書店讓人們接受了文學,因為他讓文學走進了商業。



所以閱讀



閱讀的內容不僅限於書籍,更多的還有關於皺紋、空白、權力、戲劇。

皺紋不僅是因為衰老的作用,還因為牢騷和怨恨,面孔是寫實主義唯一的書本。

而在書籍演進的過程中,關於圖文的論述還蠻有趣的:

法文中 beaux livres (直譯為美麗的書),特指有大量插圖的精裝圖文書籍。但起初這些「美書」的圖片並不受重視,故特別加入文字,來使圖片合理化。但文學又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圖像? 或許圖文兩者的關係最好是各自獨立,相互對等,文既不用於評論,圖亦不只是裝飾。

或許書,本不只是訊息流的載體。


至於電子閱讀的興起,作者則保留了開放的態度。

當紙質讀物最終消失.....那又有什麼關係?我們早已不再看古羅馬的卷軸書.....但古羅馬的文學依然存在,部分的存在著。....更悲觀的人會說,資訊化將更周全的為權貴服務,他們可以把人類安置在越來越狹小的公寓裡,因為人類不再需要圖書館.....它,終將熄滅。

因為再也不讀書,人類將重返自然狀態,與動物無異。那位萬能的,未開化的、親切的、溫和和藹的暴君,將會懸垂於地球之上的彩色螢幕禮微微笑著。


後記



  • 作者 Charles Dantzig 既是作家、詩人,更是評論家。或許因此在整體遣詞用字上,較為抽象而詩化,適合慢慢品讀,而無法速讀帶過。

  • 每個人都有自己閱讀的理由,但或許還可以有另一種可能,就是沒有目的,純粹想看看書: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