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當珍珠遇見茶



讀者:王姿文


曾幾何時,訂飲料這件事成了每次值班時的小確幸。或許是提神的咖啡因與充飢的糖分的完美結合,養成了幾乎每日一杯的手搖茶癮。即使如此,茶湯之於我,只不過是好喝與否的差別。

眼看著市面上林立的冷飲茶店,紛紛自命為珍珠奶茶創始者,當珍珠奶茶已然成了台灣餐飲的代表作之一時,我們對於珍珠對於奶茶,知道的又有多少?

因緣際會下,參加了品茶講座,也趁此機緣進一步認識了春水堂,初窺這個茶湯龍頭的百年經營思考。




承自歷史,本於初心



每個業界都有該領域特有的脈絡,開關脈絡的歷史抽屜,就可以產生價值與流行。
藝術創業論 村上隆

作者的前一本書中國茶藝(已絕版 :P),可說是茶的教科書,從文化歷史,談到製造與運用。而本書的脈絡,則承續著茶的演繹推廣,進而改變茶的型態,帶來相對應的商業模式。

所以書中便從茶文化與茶史開始談起,似乎想從這歷史中找尋茶的精神與定位,進而思索如何在這競爭激烈的冷飲茶市場中,走出自己的路。


從熱茶到冷飲的創新與堅持



台灣的茶業生產,主要興盛於日治時代。但針對年輕族群,不同於一般茶樓的新室茶館,最早出現於 1983 年,泡沫紅茶為首的冷飲茶迅速走紅。直到 1987 年,加了粉圓的珍珠奶茶,更成了當今的國民飲料,向國內外擴張。從此各式可食用的添加配料,便紛紛加入茶湯中。

只是這種搭配雖來自於實驗,但如何從熱茶轉換成冷飲茶卻不失風味,還是有賴研發部門對穩定度的控管。除了以科學方法研究飲茶文化外,更放許多的心力於人才培養,茶湯通識課程與讀書會應運而生。

可以預見的是,傳統茶藝的市場,勢必難敵這平民化的冷飲茶風潮。因此往後春水堂便將傳統茶藝的部分獨立為秋山堂,業績雖遠輸春水堂甚至茶湯會等冷飲茶市場,但卻是春水堂在文化奠基的堅持。

放棄秋山堂,春水堂將失去文質的雅量,宛如從文化的陣線上退讓。秋山堂之於春水堂,如同一幅畫中的留白,秋山堂之於我,則是一個執著、一個理想的原型。
春水堂創辦者 劉漢介

百年經營思考



有趣的是,春水堂經營尚不足百年,卻以百年經營為規劃藍圖。書中對於經營的基調,本於對文化與人才的傳承,非常具有理想主義風格。

夢和願景最大的不同,一個是夜晚的產物,一個是白晝的思路。做夢容易成真難,今日之成功往往源於昨日的願景。

在茶道、文化、藝術面前,營收金錢顯得微不足道,這正是春水特色。

一個人最害怕不了解人生方向,以至於選錯了行業。「不了解」是個人問題,「選錯了」是集體問題。

不論扮演什麼角色,堅持的時間表必須超過生命的尺碼,才可能「違反人性」


後記



所謂品茶,除了品其甘潤之味外,更多品的是其生活況味,或許這便是茶道之所以為道了吧。

文化是傳統,創新則是立基於傳統的突破

將傳統大眾化、商品化、進而品牌化之餘,依舊固守最初的精神,我想這底蘊,便是從這本書看見最核心的價值。

我想生活或許也是如此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