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

跟著焦桐品味福爾摩莎



作者:王姿文


這場辦在台北孔廟的無障礙文學講座是個很特別的經驗。現場有即席手語翻譯,還有螢幕打字的服務,目的是為了能聽障朋友也可以輕鬆融入飲食文學的魅力。


講者焦桐提到自己知味辨味的經驗,用十幾二十年的光陰,大量閱讀與考察,試圖回答:什麼叫做台灣的味道?




飲食為文化的核心



焦桐以歷史脈絡為主軸,從台灣的歷史中抽絲剝繭,理出台灣味道的淵遠流長。



 閩 人 來 台 



台灣是個海島,台菜主要是以閩菜為主。因為幾百年前因為社會不安定經濟困難,所以不斷有許多人嘗試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,又因為治安差醫療落後,身為信仰中心的寺廟,漸漸成為台灣小吃的發展中心。



 日 本 殖 民 



後來又受到日本殖民的影響,殖民者的生活習觀與飲食文化,漸漸被內化成台菜的一部份。明顯的例子是太平洋戰爭之後,因為物資匱乏,如遇到需要宴客的情況,便會來到酒家,於是酒家菜也漸漸成為台菜的一部份,粉肝、桂花魚翅、紅蟳米糕......等等漸成為特色菜餚。其中酒家又為了讓客人能多喝酒,油炸食物便成為了常見的烹調方式。


此外,在台灣吃日本料理,是出了日本後的理想所在。但又因為和真正的日本料理有所不同,讓日本人其實也喜歡在台灣吃日本料理。像是有擺盤、時有乾冰的「龍船生魚片」,便是台灣所特有菜色,焦老師更戲稱其為「電子花車版的日本料理」 ~ XDD~ 畢竟生魚片沒穿什麼衣服,旁邊也有乾冰來營造氣氛,正是結合台灣特色的力作啊~XDD



 國 民 黨 遷 台 



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灣,在飲食文化歷史中,意味著中國八大菜系來到台灣。此後台灣經濟起飛,相較於大陸的文化大革命,這八大菜系便在台灣蓬勃發展,因為美食發展一定要在經濟活絡的地方才比較容易進行。因此目前全球可斷言中華食物最美味的所在便是台北。


除了八大菜系外,另一個面相便是眷村菜餚。這群遷台的新移民,便被緊急安置在眷村,但因經濟困頓,十幾戶人家便挨著共用廚房與衛浴,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便融合於小小的眷村廚房中,這樣的料理也說不准是什麼菜系,卻漸漸與台菜融合在一起,形成如今的「客飯」,其中還是可以看到江浙、川菜、湘菜的影子。


當時蔣介石一直說要反攻大陸,這些中國料理,便讓這群遷台者的鄉愁得到了安慰,但這家鄉到底是誰的家鄉啊?


這似乎形成一種籠統的集體意識,社會學上稱作「異鄉人」的概念:不是今天來明天走,而是今天來明天住下來的人。既然住下來了,卻和周遭鄰居很疏離,而和遙遠的人有種情感上的親近。這種定居於此,心卻漂泊的心境,讓「客飯」有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思鄉情懷。


川味紅燒牛肉麵,四川沒有,但台灣有;福州沒有福州麵,但台灣有;蒙古沒有蒙古烤肉,但台灣有。這些食物出現的背後,其實都是一段段美麗的錯誤啊。



 台 灣 國 麵 



台灣人因為是農耕社會,飲水思源,原本不吃牛肉,但新移民大部分吃牛肉,一夜之間讓台灣水牛快要絕種。


牛肉麵其實是軍營眷村發展的,想像伙房的退伍老兵,擺攤維生,卻發現豆瓣醬、牛肉、與麵條,竟然如此一拍即合,牛肉麵便如此發展開來。


老兵賣了一輩子的牛肉麵養家,兒女在美國受到完整教育後,寫信給老爸說別賣了,來與我們同樂吧,老兵在美國卻停不下來,擺了招牌賣起「台灣牛肉麵」,名聲便如此傳了開來,之後回到大陸,依舊停不下來,只是招牌竟變成「加州牛肉麵」。這些牛肉麵說來說去,其實都是台灣土產,一個老兵的發想,沒想到現在變成當今的台灣國麵了。


幾十年來,牛肉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於各式餐館中,從一般牛肉、臉頰肉、到松阪牛等各式食材都有。其中有提到在某次在牛肉麵節中,有碗牛肉麵吸引了眾人目光,記者問道:這碗牛肉麵有什麼好? 竟然可以賣到三千元? 殊不知其實賣的已經不是牛肉麵了,而是一種概念,一種時尚感,一種消費三千塊的概念 :P


牛肉麵已不再只是牛肉麵。



餐館評鑑



如今台灣的美食相關的推薦與報導其實越來越豐富,但如果依照媒體的推薦去嘗鮮,卻只是常常踩到雷,久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曝光的這些食記與報導,其實都只不過是公關稿罷了。


於是焦桐老師便成為情報頭子,找了一批評審來品評全台每食。這群評審需要的條件如下:


  1. 愛吃貪吃
  2. 在地化 (高雄人品高雄菜、天龍人品天龍菜,當地人說了算)
  3. 三餐常外食 (才會對各式餐館瞭若指掌)
  4. 常出國 (眼光有世界性的座標)


就是這群饕客打造了年度餐館評鑑,創造了一種關於台灣品牌的浪漫。



後記



聽焦桐的演講實在是種享受,只聽其信手拈來,娓娓道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,幽默的話語在腦海中形成了生動的畫面,思緒與之回到歷史的脈絡中,聽得真是如癡如醉。


雖說不懂手語,但看到台前一旁的手語翻譯老師,相當投入地將這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文化旅程用手語打出,配合著台下的笑聲,構成了幅美麗的風景,相較之下,台上同步的螢幕打字則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了~:P


之前在推廣台灣美食時,總自以為是的將外國朋友帶至夜市,誤以為小吃才是所謂的道地台灣味,如今聽了如此講座,只覺得無比汗顏啊.....。


直到如今才醒悟到,福爾摩沙的味道到底是什麼? 原來自己從未真正知道......


然後更驚覺,自己似乎被推進了一個大坑....一個找尋味道文化的深坑 (抓緊荷包)。



延伸閱讀



天下雜誌報導焦桐的年度餐館評鑑

味道福爾摩沙讀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