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

21 世紀資本論 v.s. 21 世紀資本主義



整理:王姿文


這是個哲學星期五與台北 Phedo 高中哲學夏令營合辦的講座,起源只是因為偶然看到楊斯棓醫師的訊息,沒想到在會場竟然遇到遠道而來的連主任~XD ,最後事實證明,萬毓澤教授的導讀真是太精彩了!!!


(c) http://bambinoides.com/

其實很驚訝竟然有高中生會特地來上這種活動(不過既然是給高中生的,恰好符合我的程度啊哈哈哈),不禁努力回想自己高中時在做什麼? 似乎只是練球、看書,參加的多是科學相關營隊,對哲學是什麼一竅不通。如今看到這些如此有想法的學生,只覺得後生可畏阿......(顯示為散在沙灘上的前浪...)。


回憶上次來到台大校園聽課,已是幾年前來旁聽拉丁文暑期課程(可惜都已忘光...),超懷念這種大學氛圍,置身其中,頓時有種年輕了許多的錯覺 >"<。


本次演講內容便圍繞著幾個主題:為何要了解這本書? 作者  Thomas Piketty 是誰? 本書的主要論點? 反觀台灣?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?



作者傳奇



法國 Thomas Piketty 的新書 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,在前一陣子曾在書壇中掀起一陣旋風。但其實 Piketty 在出書前早已在學術界享有盛名,他是個天才經濟學家,22 歲即以財富分配為主題取得博士學位,並留在 MIT 任教,但因為不喜歡美國當時的經濟學研究方法,整個像是拚數學,卻少了對公共議題的關心,基於對社會議題的關心與理念的堅持,因而回到歐洲。之後協助建立之巴黎經濟學院,並擔任首任院長,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是其拒絕接受榮譽軍團勳章(Legion d'honneur)提名,只是因為他認為政府無權決定誰該得到如此榮譽。


(2014 作者曾受邀來台分享過,活動名為成長與公平高峰會,當時現場一票難求)



開宗明義



很喜歡萬教授關於批評的想法:

對一本書或是對一個人提出批評前,前提應先將之理解清楚,才有資格對此評說。

所以本場演講主要是萬教授的導讀,而更進一步的評價,則可以參見最後的附錄。


雖說都稱作資本論,但其和之前馬克思出版的資本論完全沒有相關,作者既不是社會主義、也不屬共產勢力、更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。相對的,作者既不反對資本主義、也不反對市場機制,只是用紮實的統計資料描述世界如何漸漸走向分配不均,卻不做任何對於正義與平等的論述。



何謂國際觀?



相較於背誦國名地名人名,國際觀更應該是試著將台灣放置在全球的脈絡下,思考自我與他人的處境。


這本書之所以會如此紅,或許是因為這所呈現的滿滿對於「社會不平等」的關懷。像是幾年前由華爾街首發,如雨後春筍冒出的佔領運動,甚至是另類全球化運動 (alter-globalization 或 globalization from below),其實都與資本掌握於少數人手裡有關。


雨後春筍般的佔領運動


另類全球化運動


其他而墨西哥原住民起義,結合薩帕塔 (zapatista) 解放軍抗議 NAFTA 北美自由協議,某種程度都是這種由下而上的反動勢力。


如果我們想要知道這本書為何會如此暢銷,那便應該要先了解本書的論點。



先說重點 -- 主要論點懶人包



本書提出了兩條「資本主義基本法則」、及一條「資本主義核心矛盾」。認為所得不平均趨勢是資本主義的內在本質,且正在惡化。


不平等擴大的主因,即資本所得 (capital income) 漸漸大幅超過勞務所得,而資本所有權的分配又極不平等,導致富者越富,簡單來說,就是用錢滾錢,比付出勞力辛苦賺錢更容易。


而遺產繼承又使不平等的狀況更惡化 (遊戲規則不再是「白手起家」或「美國夢」,而是「祖上積德」),當代資本主義越來越接近「靠爸」資本主義 (patrimonial capitalism)。


因此主張透過全球的稅制改革,重新建立「社會國」 (social state),只是這個想法目前被認為只是個烏托邦。



 Thomas Piketty 三大定理(誤)



這部分是本書重點所在,如果太複雜就看懶人包,直接跳過並不會影響閱讀。


α (資本所得佔國民所得的份額) = r (資本報酬率) x β (資本 /所得比)

所得是流量的概念,資本是存量的概念,資本所得比可以衡量出資本在社會中的重要性


β (資本/所得比) = s (儲蓄率) / g (經濟成長率)

意義在於一個儲蓄高而成長慢的國家,長期下來累積的大量資本,可能會嚴重影響該國的社會結構與財富分配....過去累積的財富占有不成比例的重要性。(過去人留下的財富會越滾越高,最終壓垮整個國家)


r > g (資本報酬率高於經濟/所得成長率),為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所在。

最後可得 α = r x β = r x (s /g) ,如果 r > g,則 α 提高,分配將更加不均。


只是本書對資本下的定義讓許多專家不甚接受。在本書中,資本 = 財富 = 所有可以藉由市場擁有和交易的非人力資產,因此像是「住宅」在本書便會加入資本的計算中,但在一般經濟學的定義中卻不會將之列入計算。



所謂不平等



  • 勞務所得不平等
    導致超級經理人社會(但這些高報酬並非反映其能力,而是其他不平等原因)

  • 資本所有權不平等
    導致超級世襲社會,或收租者社會,會鼓勵人懶散。

簡單的概念為:如果兩人同樣努力,理論上應得到相似的報酬,而不該只是靠運氣,甚至是只是遺產繼承,否則為不正當的不平等。


為何佔領華爾街會在美國開第一槍,或許是因為美國工會瓦解,工人議價能力大幅受損,社會分配漸趨不平等,成為超級經理人社會所致。但普遍來說,其實勞務所得不平等,遠遠不及資本所得的分配不均。


到底如此不平等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呢? 一般在分析所得時,較常見的是以前 10% 的薪資來做統計,但這種作法其實並不準確,前 10% 的人也許覺得很委屈,疑惑自己並沒有如此高的所得,因為這其實是統計上的陷阱,真正大幅增加的,只是收入前 1% 的人......。



何謂正義平等



只要使用生產要素的企業是競爭性的和利潤最大化的,每種要素的租賃價格就必須等於該要素的邊際產量值,勞動、土地和資本各自賺到了對它們對生產過程邊際貢獻的價值。
Mankiw 2001: 17

簡單來說,就是賺錢的多寡,正代表了各自的能力與貢獻。如此觀點下,常見的論點像是:薪資問題不是靠最低工資就可以解決的,重點應該是要回頭好好的充實自己,而不是抱怨薪資過低或是上街頭抗議。


可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?


在社會上不難看到有類似技能的人,在不同公司卻有不同的工資,也不難看到景氣好時,加薪最多的反倒是高階經紀人,這些都是邊際生產力無法解釋的。


超級經理人的天文數字薪水何來? 說穿了,即高階主管相當程度上有能力決定自己的薪資,甚至是毫無限制。只是話說回來,到底多少才合理? 卻沒有結論,要視當時社會與文化而定。


另一方面靠爸族漸成了民主之敵,因為民主社會立基於一個以才能為依歸的世界觀,至少期待報酬可以依據才能決定。


因此出現了靠爸資本主義的強勢回歸,每個世代總有少部分人繼承的遺產,相當於所得後 50% 族群一輩子的勞動所得,這也就是為何要課徵高額的遺產稅。但在台灣,原本稅率應該高達 40 ~ 50 %,卻在一次大修法後修得數一數二低..... 10%.....,實在是不合理的狀況。


也出現了一種論點,試想與其讓靠爸族用夜店開趴來揮霍資本,如果讓更多創業者掌握此資本,是否會有更高的社會效率呢?


反對者或許會提出高賦稅可能會造成產業外移,或是各式逃稅? 但也沒有聽說過因為有人逃兵,所以因此廢除兵役啊?


那麼面對如此資本分配不均問題,是否有和解決之道? 書中提出利用開徵「全球資本稅」來減少 r,但這事實上只是個烏托邦理想,雖然如此,卻可以是政策改革的指引,就像是北極星,也許一輩子到不了,卻能當作改革前進的方向。



回到台灣,讓證據說話



批評是一回事,有證據的批評是另一回事。本書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台灣的數據,為了彌補這缺憾,中研院士朱敬一出版了一本以 Piketty 理論為本,台灣數據為材料的書籍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往一觀。


台灣實質薪資 (扣除通貨膨脹後),自 2000 年以來早已停滯不前。面對如此狀況,是否可透過減稅來活絡經濟呢? 看似合理,但其實上班族繳的稅一毛也跑不掉,但前 1% 的資本家卻是有上百種節稅方法。像是巴菲特曾坦言,其所需繳交的稅額,比其秘書還少......。


今週刊 960 期「荒謬稅改讓貧富差距真相比想像更醜陋」中更有進一步提到:




民眾認為目前台灣前 20% 的富人擁有全台灣 57.8% 的財富,最窮的 20% 民眾擁有全台 5% 的財富。

但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,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研究 (global wealth research) ,台灣前 20% 的富人擁有全台 74.7% 的財富,而前 1% 的富人則拿走 32% 的財富,最窮的民眾只分到 0.04% 的財富。

全民理想的分配中,最有錢的族群應該可以分到 37.7% ,窮人拿到 10% ,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 52.3%。


由此可見近來減稅並沒有對國內的經濟成長帶來貢獻,反而惡化貧富差距......。



講座後的胡思亂想



在講座中有提到,隨著不平等的擴大,將會強化社會的不安定因子,當這不安定逐漸白熱化,或許下一場顛覆與洗牌便會產生。於此,蚊仔想的是,如果顛覆真的發生,真的顛覆得到那前 1% 的靠爸族嗎? 還是遭殃的大多只會是那從後 50% ,因著遊戲規則努力,漸漸朝著「財務自由」目標 (資本所得 > 勞力所得) 邁進的白手起家者呢?


同樣的,如果開徵全球資本稅,真的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? 還是充其量只是從中產階級身上刮了一層油呢?......



延伸閱讀



蚊仔可能整理得不好,那就直接請 Thomas Piketty 於TED Salon 開講吧

作者來台的成長與公平高峰會錄影

精彩的評論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》不是二十一世紀的《資本論》作者:萬毓澤

其他 BBC 經典紀錄片 56 Up

壓軸 達達主譯 -- 秒懂階級複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