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魯蛇:王姿文
自從最近拜讀林佳緯醫師關於 Biodesign 的文章後,被其洋溢的熱情所感染,因而加入其替研發專業(工程師)與臨床需求(醫師)搭起橋樑的臉書討論區。也在因緣際會下看到 STB 創業小聚活動,適逢一個沒有值班的夜晚,在
一到會場看到
創業與環境
在 Biodesign 的課程中,一開始便是相關法規環境介紹,從此可見法規與環境對於創新的重要性,此外,當問及史丹佛與台灣的 Biodesign 課程差異到底在哪? 劉博士則提到環境:矽谷總無時無刻地瀰漫著創新的氛圍,每個人都在談論創業,在路上隨便一家咖啡店看見有人在和 IT 推銷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。反觀台灣空有充足優秀的工科人才與醫療專業人員,醫療發展卻一直被環境與制度制肘,讓人相當感慨。
而針對網路買賣醫材這一議題,譚醫師則反問:網路真的無法買賣醫材? 或許這就要回到如何定義醫療用品了。此外,隨著淘寶商城林立,許多事並非不可為,只是問題在於:要如何做 (How)? 那些醫材適合使用電子商務的形式 (Which to order)? 基於那些國家的規範 (Where)?
醫材與創新
還記得之前參加年會時,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演講等學術內容中,
真正的改觀,在於跨界前一天衝到台中參加的困難氣道工作坊,在各式器材的操作中,深刻感受到器材與技術的創新,正是醫療品質進步的大推手。如今有這機會看到 STB 如何聚集各方專家,共同為臨床需求尋找解決方案,並將需求商業化推廣開,特別振奮人心。只是好奇的是在如此環境中,創業者是否能因此更容易的走出「創業的死亡幽谷」,此部分便不得而知。
Unmet Need 的精神
隨著進入臨床的時間越久,越能發現臨床上的一些需求與侷限。只是面對臨床上遇到的各式 Unmet Need ,臨床工作者們總習慣在「框架下找尋」解決之道,但在 STB 的精神中,從定義問題開始,以同理心與需求為本,在異業合作中共同激盪出最貼近需求的解法,種種都透露著「追求更好」的嘗試與努力。撇開專利不談,這種為需求解套的執著,與追求進步的衝勁,相當激勵人心。
臥(魯)蛇之旅
當初報名前心中一直掙扎著,擔心場中臥虎藏龍,吾等魯蛇是否會格格不入
雜想
從本次活動中,講到了環境與資源,不禁想到當初一直被問的問題:為何不回高雄當住院醫師訓練? 想了許久,或許環境是考量因素之一吧? 不只是訓練環境,還有北部的各種資源。雖說網路上可以取得各式學習資源,但如此 O2O 的交流與各式學習活動,還是以天龍國居多。相較於資源不足的地方專注於尋找與創造資源,在資源多的地方,則可把精力放在篩選所需資源。
醫療創新是否也是如此? 創新本身成功率就不高了,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,如果再加上環境與規範的限制,只會讓進步的潛力更加滯步難前,或者只是徒增人才與資源的向外推力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