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

這樣的學習法改變了我



讀者:王姿文


這是本討論學習方法學的書籍,認為學不好只是因為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已。便提出了一個口號:
先知道自己的個性,再來學習。 

所以本書《這樣的學習法改變了我》便列舉了 16 位名人,講述其如何克服難關,建立自己的學習型態的故事,並從而歸納出特定學習模式,或許適合某些特質的人們。





試誤學習 v.s. 汲取經驗


勉強自己去做不適合的事,使得自己更討厭那件事,不如下一番工夫找出自己不會痛苦的方法。

既然有這樣多種學習方法,那怎麼知道哪種才是適合自己的?一般來說可嘗試各種版本的學習方法,期待終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
過去失敗的學習記錄其實正代表著自己進步的軌跡。學習精通的過程中,必會遇到許多瓶頸,一旦突破,將會是另一個視野。

事後回為想起來會發現,克服那項阻礙的方法當中,存在著自己成長成熟的啟發。

比起自己試誤,他山之石或許也可當作參考。作者從人物傳記的閱讀中,聚焦於該名人的「轉捩點」,究竟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其更上一層樓,而在突破瓶頸時,又出現了怎樣的變化?



他山之石



本書以 16 位名人,當作 16 種性格原型:

分別有杜拉克 (目標管理 & 命名思考術)、本田宗一郎 (求知訪賢)、史蒂芬‧金 (外界隔絕)、夏目漱石 (個人步調)、歌德 (限制自己的技術)、吉田松陰 (互相教導)、福澤諭吉 (集訓共讀)、澀澤榮一 (經典新解)、香奈兒 (觀察鏡中自己)、 本田元 (全部背下)、坂口安吾 (查字典)、謝里曼 (追求夢想)、佐伯祐三 (點燃熱情)、愛因斯坦 (適度放鬆)、南方熊楠 (圖書館 & 抄寫)、村上春樹(強健大腦鍛練身體)

有些看起來真的不怎麼樣,但因為有的真有試過,覺得其實還蠻有效的。

而在書的最後,更附有「日本學習之神」齋藤孝的九種不敗學習法供讀者參考,當作本書的總結。



趣聞節錄



 欲罷不能 

明知會遭此下場,欲罷不能大和魂。—幽囚錄
吉田松陰是幕末維新的學問家,九歲時便在藩校教導年長的藩士,甚至曾在御前講課,對於吸收新知,一直抱有盲目的熱情。甚至在黑船(美國駛入鎖國幕府的軍艦)駛入江戶灣,迫使日本廢除鎖國時,更曾有偷渡至美國以一探究竟的想法。

最後松陰因為搭黑船偷渡被捕,在獄中因為熱情訴說對時事的看法,竟造就了「野山獄私塾」。松陰即使入獄,也啟蒙了獄中人。只要有松陰在,連監獄也能變成私塾。

後來的「松下村(出獄後的幽禁處)私塾」便沿襲於此。形式更像是大家輪流分享所學,對學生因材施教,來者不拒,去者不追。

互相教學,進而互相感化學習熱情,這便是松陰的寫照。


 隱善揚惡 

孤兒的出生,形塑了時尚教主香奈兒的人格,在其有稜有角的個性外,有一段關於創意的話語,讓我著實咀嚼了一陣:
缺點明明是一種魅力,大家卻費盡心思在隱藏。......只要妥善使用缺點,一切都有可能。假如有美德,就必須隱藏,不過重點是要讓人知道美德被藏起來了。
這種不隱藏缺點,反倒隱藏優點的原則,低調而張狂。雖一再衝擊著大眾的三觀,卻也成功在時尚界締造了許多傳奇與風潮。



關於作者



會「追」到這本書,其實是從速讀書籍、讀書方法學,一直追到齋藤孝的各種著作。

齋藤孝是日本的教育學者,除了擔任明治大學的文學院教授外,更出版了一系列語言學習,還有閱讀力、教育力、溝通力、讚美力、傾聽力、發想力、規劃力、提問力、算數力、古典力、作文力......各種能力理論與方法學的系列書籍。

有的評論甚至稱之為「日本的學習之神」。

有趣的是,日本的齋藤孝和中國的李笑來兩者的軌跡有些類似,都非語言專科出身,卻都出版的語言學習參考書籍,進而涉足學習方法學的領域。

但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緣故,齋藤孝的內容閱讀起來有些通俗而跳躍,蚊仔還是比較偏好李笑來的論述。


後記


  1. 這些由名人背書的學習法,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令人驚豔的,但真要實行起來才能真感受到箇中滋味,可惜的是許多方法只是點到為止,沒有特別深究拆解,且在特質分類的歸納上,不甚有邏輯。

  2. 福澤諭吉的學習法,竟是《龍櫻 (另譯做東大特訓班) 》的原型?!(誤)

  3. 這本書中最受用的在於學習法的「適性」論點,學習方法沒有好壞,只有適合不適合。

  4. 延伸想法就是,既然學習方法是個很個人的事,那有沒有常態分佈下最適合最多人的學習法?適性分班只能是個烏托邦?

  5. 有趣的是,書中多個原型(歌德、木田元、坂口安吾......)都有多種語言的技能,或許多語學習本身就與學習的方法論有密切相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