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週前的我,會摸摸鼻子,努力繞過......
很喜歡這張照片,亂中有序的畫面,完美總結了這堂課程:
在爆炸的訊息量、與有限的時間中,推演協作,擬定戰術。
在爆炸的訊息量、與有限的時間中,推演協作,擬定戰術。
Fight or flight?
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,在社會
隱忍退讓成為美德,漸漸分不清,在做決定的當下,究竟是因為「修養好」?是因為無法打破的階級倫理?還是只因為沒有選擇?
一談就「贏」
一般想到「贏」,便是勾心鬥角爭強好勝,爭個你死我活。在課程最初,便提綱挈領的定義所謂「贏」:就是「達成目標,完成目的」。
為了達成「雙方」目標,傾聽比說服更重要。唯有釐清雙方聲稱的「立場」、想要的「利益」、與需要的「需求」,才有可能跳脫線性思考,找到雙方可接受,由多維因素組成的立體協議區(ZOPA)。
為了完成「我的」目的,必須清楚界定自己問題所在,如同每個回答的起手式:「你的目的是什麼?」
每談「不輸」
有時候,遇到事情時,總會想說這還好啦,讓讓忍忍,一下就過了。但如同一談的名言「十元都爭不過了,還爭得了十億嗎?」平時都沒演習的軍隊,在戰爭來臨時,是否還記得如何磨槍?一個平時處處忍讓的「好好人」,在需要挺身而出的關鍵時刻,究竟有多少戰力?(摸頭+好人卡遞)
這次最難能可貴的地方,在於有一群同學,可以一起推演各種策略、一同回溯每個環節。在精心設計的個案中,人性本善的大家(無誤)
我想再也找不到一個團體,分別來自不同背景,樂於分享學習,享有多重角度,沒有利益糾葛,人人戰意無雙,不用怕犯任何錯,反正沒啥好輸的,又不會丟訂單,大不了 unfriend 而已(喂)。
看別人如何輸?檢討自己為何輸?輸了如何給交代?如何優雅讓步?經由多次演練汲取經驗,不怕輸,才有可能不輸。
當我再次遇到一座大山時?
如今,我會先退後一步,確認目的地,規劃最佳方案。
我可能轉頭就走,如果我發現其實我真正目的地,不在山的後頭;我可能用金斧頭銀斧頭,和樵夫交換開往山另一頭的火車頭;我可能會找採礦業者一起炸山,不只因為我有火藥,更因為想要山內藏的金礦;我可能在拜訪愚公前,想破頭也沒想出 3X3,回頭揪 17 班的同學來吃吃喝喝
無論如何,最重要的是,我知道我要去哪,而且選擇權在我手上。
回到起手式:你的目的是什麼?
Cleverness is a gift, kindness is a choice.
聰明是一種天賦,善良是一種選擇。
這裡沒有要討論何謂「善良」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,但只希望未來「善良」是真的選擇,而不是無從選擇。
(背景音:還我主動權來~~~)
致謝:最後白帶魚在現實中,意外首次解開了和某客服聊聊天?的成就。